群團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近年來,王益區總工會、婦聯、團區委堅定不移深化改革,不斷強“三性”、去“四化”、促創新,進一步在顯功能、轉作風、強基層上下功夫,改出了干部隊伍的精氣神、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、事業的新氣象,使群團組織為王益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動力。
黨建品牌為統領,統籌推進“再加碼”。突出“黨建領航促發展,黨旗飄揚守初心”工作理念,堅持“黨建”帶“群建”,深入挖掘品牌潛力,盯牢群眾所急、黨政所需、群團所能的領域,以能力作風大轉變,助力群團組織黨建品牌創建。區總工會不斷完善“會、站、家”一體化陣地建設,建立職工書屋、勞模創新工作室、愛心驛站等各類職工服務陣地20余個;區婦聯以“婦女兒童之家”為依托,積極打造“四調一心”工作法、580志愿服務、“益家”促成長等品牌,實現服務婦女零距離、聯系婦女無盲區、關愛婦女無縫隙;團區委以“青年講師團”和“紅領巾講師團”“紅領巾小小講解員”等多種形式為載體,增強服務品牌影響力,開展座談交流、專題分享、主題宣講。
能力提升為目標,業務煉金“再加壓”。圍繞群團工作“政治性、先進性、群眾性”,強化群團組織自身建設,結合全員大學習、業務大比拼、崗位大練兵等活動,提升群團干部專業素養,以能力作風大轉變,培養群團干部干事創業的“真本領”。區總工會積極搭建讀書學習平臺,拓展素質能力提升舞臺,通過“微課堂”“微講堂”等有特色、接地氣的學習平臺,引領職工靈活、高效、快捷學習提升,激發干事業、創實業、興家業激情;區婦聯打造“王益月嫂”“姜女秦繡”工作品牌,通過開展技能培訓20余期,讓800人系統學習家政員、月嫂、手工藝品制作等技能,多措并舉帶領婦女積極參與發展鄉村富民產業,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巾幗力量。
最美評選為推動,聯動覆蓋“再加力”。圍繞“推樹典型”爭先創優,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,群團組織積極引導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弘揚傳統美德,提振積極向上的精氣神,積極開展各類評選活動,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向先進看齊、向模范學習,以能力作風大轉變推動群團工作出新出彩。區總工會把閱讀活動與提升職工素質、推進家庭文明建設、關愛服務女職工緊密結合,以求真務實的作風、便捷高效的方式,著力打造讀書坊、讀書會等優秀職工閱讀組織,培育良好閱讀習慣,帶動身邊人閱讀,形成全社會熱愛閱讀的良好風尚;區婦聯開展最美家庭、書香家庭、平安家庭、五好文明家庭評選,以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,帶動廣大群眾以“小家美”帶動“大家美”,以榜樣的力量支撐起良好社會風氣。
關愛服務為保障,深度點擊“再加勁”。突出“主動服務、熱心服務、暖心服務”主題,從群眾最緊迫的需求入手、從最需要幫助的群體著手,持續提升群團組織服務能力,做到群眾“點單”、群團干事“接單”,以能力作風大轉變,形成“小關愛”服務“大民生”。區總工會切實服務職工群眾,積極開展“四送”活動,今年慰問千余人,慰問金額超過12萬元;團區委利用“紅領巾假期成長營”活動,對困難青少年細致摸底調查、實地走訪,動員社會各界力量,服務貧困留守兒童600余人次,連續5年舉辦的“大愛王益 圓夢金秋”愛心助學活動累計籌款60余萬元,圓了百余名學子大學夢。
做好黨的群團工作,讓黨的群眾工作“星光燦爛”。王益區總工會、婦聯、團區委自覺服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,繼續堅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,堅持服務群眾的工作生命線,找準工作結合點和著力點,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,切實解決好代表誰、聯系誰、服務誰的問題,把工青婦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、堅強有力,不斷開創黨的群團工作新局面,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建功立業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