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
王益人文景觀豐富,有記載的文物古跡49處,大多沿鐵路、公路干線分布。起源于唐,興盛于宋,素有“十里窯場”之稱的耀州窯遺址、耀州窯博物館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專題性古陶瓷博物館。有展示秦文化的“姜女故里·秦人村落”景區,有蘊涵“鐵民精神”的人民公園,有承載紅色革命史的軍臺嶺,有渭北小秦嶺之稱的“山水王家河”。周邊有藥王山、香山、玉華宮等著名旅游景點,還是通往人文初祖黃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經之地。
耀州窯博物館
姜女故里·秦人村落
人民公園
山水王家河
聽,耀州瓷,回響唐宋的余音
作者:鄭文杰
一把爐火,淬煉出光潤玉顏的耀州瓷,閃爍著大唐帝國風神高邁的盛世光華。
1400年,耀州瓷與大唐同庚。四關之內,華原長安同為京兆之地。時空的耳鬢廝磨,注定了耀州瓷與大唐的不解之緣。
此刻,我正靜靜凝視,玻璃櫥窗中出土的耀州瓷,仿佛看到,在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明宮含元殿,耀州窯燒制的鴟尾、神獸在飛檐斗拱之上跳躍。大唐西市琳瑯滿目的各國奇珍里,按照番客樣貌私人訂制的昆侖奴、羅馬人肖像俑赫然在立,呼之欲出。一支粟特商隊滿載著精美的耀州瓷發出清脆的聲響,正迎著夕陽緩緩西去。某位新逝的李唐宗室墓冢里正在陪葬耀州窯燒制的三彩仕女和駿馬,希求主人在地下仍然能過歌舞宴樂、輕裘肥馬的富貴生活。
也許就在耀州瓷的故鄉,高僧玄奘玉華寺每日講法譯經后,用餐的缽盂就出自創燒不久的耀州窯,年少的柳公權雨夜霜晨苦練筆法后正是耀州瓷的筆洗為他蕩滌殘墨。遙想中,耀州瓷已深入到大唐的肌理,為王朝之附麗!
當看到一件青瓷底部的“熙寧”二字時,我知道耀州瓷迎來了它更為輝煌的時代。
耀州瓷鼎盛于宋,都城遠了,但耀州瓷卻沒有失落。就是那個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的皇帝宋神宗趙頊,欽點耀州瓷為貢瓷,并封耀州瓷十里窯場的山神為德應侯,亙古所未有??梢韵胍?,皇帝趙頊曾經將一個精比琢玉的耀州瓷梅瓶賞賜給歐陽修、司馬光中的某一人,對方是如何的視若珍寶。意氣灑脫的蘇東坡銜著耀州瓷的茶杯,徐徐道出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那般如清風撲面的詩句。宋徽宗用富麗精工的瘦金體寫下著名的《秾芳詩》時,或許耀州瓷的鎮紙、筆山,見證了這位文人天子的躊躇滿志……我仿佛在耀州青瓷恬淡清雅的釉色中,看到了一個文化昌明的王朝詩書蘊藉的底色,看到了巧奪天工的青瓷刻花,裝扮了《東京夢華錄》里汴梁城的煙柳繁華。
北宋亡,耀州青瓷逐漸湮沒無聞,不禁讓人感嘆,文明和傳統技藝之間有著怎樣的共生關系,其間是否還有我們無法釋讀的基因密碼。還好,800年后的藝術家重新復原了久已失傳的耀州瓷燒制技藝,讓北方青瓷之冠的耀州瓷重回人間。你看那神乎其技的倒裝壺穿越歷史的煙云,已經成為印度總理莫迪手中接過的國禮,你看來自土耳其的大胡子記者看到那尊高鼻深目的胡人俑,嘴角露出會心笑意,分明是認出了遠年的祖先。你看小朋友們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,用稚拙的小手,有模有樣地摩挲著泥土,正拉出一個個童趣盎然的泥胚。無疑,這是一波文明的交流互鑒,這是一種文化的薪火相傳,孕育著一項傳統技藝的化蝶重生。
聽,耀州瓷,回響起唐宋的余音,訴說著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故
事。
網絡編輯:高鵬
信息審核:張澤靈